跨越海洋的深情——
   親屬寄語“雪龍”號船員和科考人員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11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登上停泊在澳大利亞霍巴特港的中國南極科考船——“雪龍”號,慰問船員和科考人員,並考察科考船。
  活動結束後,中國第31次南極科考隊領隊袁紹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說:“習近平主席叮囑大家要保重身體。習主席的關懷不僅讓大家倍受鼓舞,也一定會讓遠在萬里之外我們的親屬心裡感到暖意融融。”
  雖然相隔重洋,親人們與船員和科考人員心心相系,有很多心裡話要說。
  “習主席的握手問候,是對他最大的褒獎”
  今年59歲的汪海浪,是我國1984年首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臨近退休的他此次作為科考隊副領隊再赴南極。習主席在瞭解到汪海浪和另一名老隊員參與過中國首次南極科考後,特意向他們致以問候並握手。
  汪海浪的妻子張旭萍說:“老汪為極地事業奉獻了一輩子,習主席和他握手問候,是對他最大的褒獎。”
  30多年來,汪海浪夫婦的確為極地科考事業付出了很多。張旭萍回憶說,1984年在碼頭上送他出發後,回到家抱著兒子哭了好長時間。當時國家是第一次到南極進行科學考察,條件不好,作為親屬,感覺仿佛生離死別,心裡不知道有多擔心。
  “年輕的時候,他經常出海,我一個人既當媽又當爹,既要忙著工作又要照顧年邁的父母,不知道偷偷流了多少眼淚。”張旭萍說,“我們極地人的家屬最怕逢年過節,看著別人家團團圓圓,我們總感到更加孤獨。”
  “和海浪在一起,我感到特別踏實、安全,希望他這次南極科學考察圓滿順利,平安歸來。我們兩個人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彌補年輕時的遺憾。”張旭萍說。
  “老袁是用生命守護極地事業的男子漢”
  作為中國第31次南極科考隊領隊的袁紹宏又出海了。他和妻子只能通過書信互訴衷腸。嫁給“極地人”就意味著一家人聚少離多,意味著一個人要挑起全部的家庭重擔,意味著逢年過節形隻影單。
  袁紹宏的妻子楊海若說,儘管結婚前已經做了很多思想準備,但還是沒想到,結婚十多年,丈夫回到家的時間遠遠少於在海上的日子。回想起一個人走過的路、扛過的艱辛,她忍不住哽咽了。
  “每當看著紹宏的來信,我都深刻地感到老袁是用生命守護著極地事業的男子漢,這樣對事業執著、用心的人,也一定會對家庭盡心負責,一定會對我們的感情不離不棄。”楊海若說。
  “為極地科學考察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3歲的汪燕敏是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讀研究生,這是她第一次登上“雪龍”號。在考察過程中,汪燕敏向習近平主席介紹了生物實驗過程。活動結束後,汪燕敏用微信和家人取得了聯繫,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她的父親汪歆凌給女兒點贊,為她感到驕傲和自豪。
  汪燕敏的父親汪歆凌家住青海。這個直率的西北漢子,給女兒的南極科考之行寫下了深情寄語:
  你能成為第31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隊員,我們由衷替你感到高興,你是爸媽的驕傲。極地科考是為國爭光、造福人類的光榮事業,對國家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你要珍惜這次南極科考的機會,弘揚“愛國、求實、創新、拼搏”的精神。此次遠航歷經五月之餘,航程幾萬海裡,希望你要不畏艱險,剋服困難,註意安全,積極配合領導和同事,安全、順利、圓滿完成此次科考任務目標,為極地科學考察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把任務完成好,因為穿著軍裝就必須做到”
  “黃罡出發前一天晚上,女兒在夢中呼喊著爸爸,這是她第一次做夢喊爸爸。雖然孩子才3歲,還不能理解爸爸要去的地方有多遠,但她清楚的是可能要有一段時間看不見爸爸了。”隨船醫生黃罡的妻子陳曦,講述著孩子的依依不捨。
  黃罡是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主治醫師,在接到任務後,立即安頓好自己的病人,準備隨船出行。在極地環境下可能會遇見哪些狀況,黃罡專門咨詢了之前去過的醫生朋友並查看很多資料。除了船上攜帶的藥品外,他還準備了一些應急藥物。
  同為軍醫的陳曦說:“希望他在照顧好別人的同時,也能關照好自己,能夠參與到極地科考當中,我為你感到光榮。一定要把任務完成好,因為穿著軍裝就必須做到。”
  “為國家做事就得踏踏實實”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25歲的研究人員羅光富為即將踏上南極大陸興奮不已。而遠在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的父親羅大亮為兒子揪著心。
  “當知道他要去南極的時候,我們腦子裡沒概念。然後聽人說那是一個非常冷的地方,比東北還冷,當時心就懸起來了,好幾個晚上沒睡好覺。後來孩子跟我說那邊各方麵條件都好,是在做科學考察,為國家作貢獻,後來從新聞上也看到了,我的心也就放下了。”羅大亮用質朴的語言表達著對兒子的愛。
  “為國家做事就得踏踏實實,真正做出好成績來。”羅大亮說,“我知道他們那邊工作忙,打電話也不太方便,希望孩子如果有機會能多給我們打幾個電話,也好讓我們更放心。”
  “總想從鏡頭畫面中找到他的身影”
  “我丈夫李志剛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的工程師,有幸參加了3次中國南極科學考察。”李志剛的妻子劉新清雖然沒去過南極,但對那裡並不陌生。
  劉新清回憶著送丈夫出發時的情景:“80多歲的老母親今年送他啟程,眼睛里一直含著淚,要等1年多才能見到兒子。科考船啟航那天,我們全家人都看了電視新聞,總想從鏡頭畫面中找到他的身影。我的QQ和微信每天都掛著,以便能隨時接收到他的信息。我每天寫日記,等他回來一起共同分享。”劉新清說。
  “他能為國家南極事業出一份力,是很光榮的事。我們為他驕傲和自豪,會全力以赴支持他的工作。”劉新清希望,丈夫和隊友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圓滿完成這次科考任務。
  “好好工作,註意勞逸結合”
  23歲的張弛是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的工作人員,是船上的氣象員,為大船繞開海上風暴,指明航道。“作為參加工作才1年的年輕人,張弛是去學習和鍛煉的,這是他人生一次寶貴的機遇。”張弛的母親鄭潔雯說,“孩子從小就喜歡江河湖海,高考時報考的都是與水有關的專業,海洋、水利兩個專業就是他的最愛,最終還是跟海洋走到了一起。”
  兒行千里母擔憂。“走之前,我也不知道張弛出遠海會不會暈船,我擔心他在這樣一個崗位,要確保船的航行當中不被氣候因素影響,如果暈船太厲害的話,完成不了工作可怎麼辦!”讓鄭潔雯感到欣慰的是,張弛在發給她的郵件當中寫道,“媽媽,放心吧!我就是偶爾會暈船,但很快就過去了,在船上吃得好、住得好、隊員之間也很和諧。”
  “親人們希望你能夠好好工作,註意勞逸結合,順利完成各項任務,平安歸來!”母親對孩子表達著祝福。(記者楊維漢、劉奕湛、張建松、白陽、徐磑)  (原標題:親屬寄語“雪龍”號船員和科考人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52phaev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